祈求,就得著;尋找,就尋見;叩門,就給他開門(上)

每當禱告的時候,都會想到聖經上耶穌說的話:「你們祈求,就給你們;尋找,就尋見;叩門,就給你們開門。因為,凡祈求的,就得著;尋找的,就尋見;叩門的,就給他開門。」(路十一9-10)可是禱告過後,往往得不著所祈求的事項,總覺得和現實經驗有很大的落差。

感謝主!現在很容易就可以找到不同的聖經譯本,發現原來英文聖經「就尋見」是譯作”will find” ,而第9節整句在NASB版本是譯作 ”So I say to you, ask, and it will be given to you, seek, and you will find; knock, and it will be opened to you.” 語句是未來式的,原來禱告祈求是要等侯,並不是像開水喉般扭開水制便即時有水流出來,再留意一下英文語句中的主動詞和被動詞,發現當中的 ask, seek, knock的反應是不同的,是要自己主動去尋求,和被動的接受!

有了這個領受,再翻閱上下文的查經進路來多作了解,因著連接詞的“又” 或“因為”,可以串連起路加福音第十一章1-13節來,整段經文結連著1-4節的主禱文、5-8節的求餅的比喻、和9-13節耶穌的教導。

在看這段經文時,我們很容易聚焦在如何禱告,及情詞迫切的叩門求餅故事上,繼而看到耶穌的教導:「因為,凡祈求的,就得著;尋找的,就尋見;叩門的,就給他開門。」(路十一10)

但是,原來這段經文是蘊涵著更深層的意義:首先,我們念主禱文時很容易忽略了「我們」這個眾數代名詞,「我們」代表著一起的禱告,一個健康的人際關係,一個與神的友好關係,禱告中求主賜與「日用的飲食」,同時也聯繫著在求餅比喻中餅的供給,因此不單只因為朋友情詞迫切的直求堅持,也是因為作為友好的關係,而自然分享食物。在耶穌隨後的教導中,祂更引伸至父子的關係,父親是不會把不好的東西給兒子的,兒子求餅,不會給他石頭;求魚,給他蛇;求雞蛋,給他蠍子;我們的天父更會把最好的給與我們,那就是聖靈,比起我們所祈求的更要好,超乎一切至好的,並且是一個對將來的應許。

因此,禱告並非單單為了從上帝得著什麼的好處,若只為謀取好處,並不能建立關係,因為上帝一早已經知道我們一切的需要,恆切的禱告,是為著與上帝建立美好的關係,上帝必將最好的聖靈賜下給我們。(路十一13)

路加福音十一章1-13節
耶穌在一個地方禱告;禱告完了,有個門徒對祂說:『求主教導我們禱告,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。』耶穌說:『你們禱告的時候,要說:“我們在天上的父,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。願你的國降臨。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,如同行在天上。我們日用的飲食,天天賜給我們。赦免我們的罪,因為我們也赦免凡虧欠我們的人。不叫我們遇見試探;救我們脫離兇惡。”耶穌又說:『你們中間誰有一個朋友,半夜到他那裏去說:“朋友,請借給我三個餅;因為我有一個朋友行路,來到我這裏,我沒有甚麼給他擺上。”那人在裏面回答說:“不要攪擾我;門已經關閉,孩子們也同我在床上了;我不能起來給你。”我告訴你們,雖不因他是朋友起來給他,但因他情詞迫切的直求,就必起來照他所需用的給他。我又告訴你們,你們祈求就給你們;尋找就尋見;叩門就給你們開門。你們中間作父親的,誰有兒子求餅,反給他石頭呢?求魚,反拿蛇當魚給他呢?求雞蛋,反給他蠍子呢?你們雖然不好,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,何況天父,豈不更將聖靈給求祂的人麼?』